记者探访“南京路上好八连”证券股票配资,感悟人民军队好作风——
“思想上的哨兵”永远挺立
■解放军报记者 宋子洵 刘 敏
请扫描二维码 浏览更多内容
八连官兵伞降实跳训练前互相鼓劲。胡雪峰摄
盛夏时节,浦江两岸高楼林立,南京路上游人如织。
人民公园内,一座“南京路上好八连”雕塑静静矗立。不远处的浮雕上,毛泽东主席写下的《八连颂》熠熠生辉:“好八连,天下传。为什么?意志坚。为人民,几十年。拒腐蚀,永不沾……”
上海,这颗举世瞩目的“东方明珠”,今天更加繁华。当年的“南京路上好八连”,已经从城市警卫部队转型为特战部队,离开了他们曾经驻守的南京路。
然而,人民没有忘记他们,统帅依然记得他们。2013年,习主席在接见“南京路上好八连”时任指导员闫永祥时,深情地说:“‘南京路上好八连’可是我军的一面旗帜啊!”
身居闹市,一尘不染;旗帜不倒,精神永存。今天,距八连进驻南京路已过去76个春秋。记者来到八连官兵身边,抚今追昔,深深感到:“岗位上的哨兵”让人永远铭记,是因为“思想上的哨兵”永远挺立!
从“香风毒雾脚下踩”到警惕“糖衣炮弹的10种新表现”——
“考场意识”永存,才能应对“考题翻新”
大雨过后,碧空澄澈。清晨,随着朗诵《八连颂》的声音在某野外驻训场响起,第72集团军某旅“南京路上好八连”官兵迎来新的一天。
过去几十年间,《八连颂》如晨钟暮鼓,每天警醒着八连官兵不忘来时路。
1949年3月,即将告别西柏坡的毛泽东对周恩来说:“今天是进京的日子,我们‘赶考’去。”
两个月后,上海解放,八连奉命到南京路执勤。
进城执政如“赶考”。上海,无疑是一个极为特殊的“考场”,而上海最繁华、形势最复杂的南京路,又是最难的一道“考题”。
进入上海的八连,1947年组建于山东莱阳,由胶东翻身农民子弟组成。乍然面对满眼的灯红酒绿,考验接踵而来——
执勤时,官兵经常遇到打扮时髦的女子搭讪。还有一些不怀好意之人丢下钱、手帕和外国香烟等“诱饵”,偷看战士们会不会捡起来。入夜,歌厅舞厅的靡靡之音更是直敲耳鼓……国民党潜伏特务如此扬言:上海是个大染缸,解放军“红”着进去,不出3个月,就会“黑”着出来。
八连的官兵如何应对?他们“香风毒雾脚下踩”,断然斥退身边的无理纠缠;对捡到的东西,找到失主的立即归还,找不到失主的立即上交……
“我们人民军队要经得起两种考验。一种是战争的考验,三十多年的历史,证明我们是经得起这种考验的。另一种是和平环境下的考验,这种考验看起来容易,其实,在某种程度上还困难一些。”半个多世纪过去了,萧华上将的这段话依然在八连官兵心头回响。
走进“南京路上好八连”事迹展览馆,一堆亮闪闪的一分钱硬币格外引人注目。八连崔指导员如数家珍般向记者讲起故事——
1956年,战士徐淑潮捡到一分钱交公,一名新兵笑其“小题大做”。当晚,时任指导员刘仁福在点名时对全连说:“留下这一分钱,心灵便多一个污点!”第2天,徐淑潮的名字和事迹登上连队光荣榜。
从此,“捡到一分钱也要上交”成为连队的一个传统。前段时间,中士朱钦雨执行某任务时,捡到一把车钥匙和一个价值千元的蓝牙耳机并上交连队。他说:“拾金不昧是八连战士应有的本色。”
展览馆内,还有一个官兵个人工资“消费公式”——75%存款+10%日常开销(交纳党团费+购买生活用品)+10%孝敬父母+5%购买学习用品、给希望工程捐款。
崔指导员告诉记者,有些刚到连队的战士,把钱花在游戏充值、买名牌服装上。经过连队教育熏陶,大家认识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。
“攀比物欲享受让人降低精神追求,沉迷快餐文化让人透支时间精力,追求放飞自我让人抵触纪律约束……”针对新情况新考验,连队党支部总结梳理“糖衣炮弹的10种新表现”,教育官兵永葆“拒腐蚀、永不沾”的政治本色。
“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考题。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。八连官兵拒腐蚀、永不沾,都是从点滴小事做起的。今天的我们,必须像先辈那样,不仅站在哨位上身子不动摇,思想深处也要有‘哨兵’站岗。这种时刻保持警觉的自律意识永远不能丢。”崔指导员对记者说。
“纪律”二字,贯穿“南京路上好八连”整部连史——
不断整队看齐,锻造站稳立直的队伍
身后是追击的“敌人”,面前是5米多高的断崖。携带“情报信息”和侦察设备的八连小队长黄安歌没有丝毫犹豫,纵身跳了下去……
忆起几年前那次实兵演习,黄安歌平静地说:“演兵场就是战场,战场纪律高于生命,这算不得什么。”
“纪律”,是记者在“南京路上好八连”寻根过程中听到的高频词。
1947年8月,连队前身部队刚组建时,就驻扎在山东莱阳的一片梨园旁。官兵守着梨园战斗训练,即便再渴再累,也没摘过老乡一颗梨。
1949年5月27日清晨,解放上海的枪声刚刚平息,市民在蒙蒙细雨中打开家门,只见马路两边湿漉漉的地面上,睡满了征衣未解、抱枪而卧的解放军战士,八连的官兵就在其中。
当年,毛泽东同志意味深长地指出:“进入上海,中国革命要过一大难关。”
解放上海之前的“丹阳整训”期间,陈毅要求制订《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》。征求官兵意见时,有些人对“不入民宅”这一条很不理解——行军借宿百姓家,上门板、捆铺草,帮老百姓挑水扫院子,我们这支军队不是历来如此么?
对此,陈毅的回答斩钉截铁:“说不入民宅,就是不准入,天王老子也不行!”
这条纪律,八连官兵一直严格执行。1992年南京路改造时,八连到施工一线参加义务劳动。工地距营区较远,施工单位为官兵在旅社包了几间客房,但大家担心弄脏旅社,一个个抱着工具在房檐下依偎而眠。
目睹此景,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动情地说:“上海解放时,我还是一个小姑娘,亲眼见过解放军睡在马路上。几十年后,又见到了!”
当年,毛泽东主席观看话剧《霓虹灯下的哨兵》。当剧中战士童阿男把军装一脱要离开连队时,毛主席焦急地喃喃自语:“童阿男,你可不能走啊,走要犯错误。”当童阿男在连队教育下回来时,毛主席面露笑容,频频点头说:“回来就好,改了就好!”
“童阿男”的转变,是几十年来证券股票配资八连一代代官兵坚持自律的生动写照。“不放过任何一个人,谁有问题就和谁过不去;不放过任何一件事,不因事小而放弃原则;不放过任何一个‘死角’,事事有人抓,处处有人管。”八连朱连长向记者介绍,这些年,连队始终坚持做到这“三个不放过”。
纪律,从来不是凌空蹈虚的口号,而是落于一心一念、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、一岗一哨中。采访期间,两个相隔近70年的小故事让记者印象深刻——
1956年的一个雨夜,时任指导员刘仁福查哨。只见哨兵陶元岐一直站在雨中,而他身后就是屋檐。“为什么不后退一步,躲到屋檐下避雨?”陶元岐的回答是:“后退一步虽然可以避雨,但看不到守卫目标。”
不久前,刚分下来的小队长薛晨杰忙着给连队整理资料,听到集合哨时没能及时参加集合。起初,薛晨杰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。不料,在随后召开的组织生活会上,他被其他党员严肃批评。听完陶元岐的故事,他心悦诚服地作了检讨。
身处哨位,绝不后退一步;身居连队,绝不打破一次规矩。记者感慨八连纪律严明的同时,也找到了人民军队近百年来在疾风暴雨中始终整队看齐、站稳立直的一个重要秘诀——只要思想深处的“哨兵”永不松懈,就能笑傲风雨。
一个坚持40多年的“约定”和一个日子的“巧合”——
变的是使命任务,不变的是精神传承
早上6点,记者和八连官兵一同出发,前往南京路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。
理发、补鞋、量血压……40多年来,好八连坚持每月10日、20日在南京路开展为民服务活动,风雨无阻,从未缺席。
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,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城市,还会有人专程前来,就为理个发、补个鞋吗?抵达南京路前,记者心头满是疑惑。
抵达现场才发现,之前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。八连战士刚走上南京路,群众就排起了长队。聊天中记者发现,不少人是专程坐地铁、公交车赶来,他们对连队官兵熟悉得像家人一样。
“每月两个‘为民服务日’,是独属于八连官兵和上海群众的约定。”班长宁达告诉记者,几年前,八连转隶,驻地离南京路更远了。每个“为民服务日”,官兵都要在凌晨起床,争取早些赶到南京路。长年生活在南京路附近弄堂的人们,也有很多搬离了这里,但他们仍会在那一天,从上海各地赶到南京路“赴约”。
与其说,八连官兵被群众“需要”,不如说群众在盼望一种美好的驻留。
巧合的是,1963年八连被国防部授予“南京路上好八连”荣誉称号的日子,与2017年八连转型为特战部队的日子,都是4月25日!
岁月如此多情。八连副小队长李元龙不禁感慨:“这是在提醒我们,优良传统薪火相传、生生不息。”
参加八连座谈会,官兵纷纷谈起老传统在新时代的延续——
“过去讲艰苦奋斗,主要是吃苦耐劳、勤俭节约,为群众多做好事。近几年连队转型后,大家对艰苦奋斗的感受,更多是加快提升战斗力的紧迫感。”
“过去,我们节约的是粮食、钱、布匹这些物质上的东西。如今生活条件好了,我们节约的更多是时间。如何在最短时间里,缩短战斗力生成周期,取得最大训练效益,是官兵经常思考的课题。”
“过去我们是能过苦日子,现在要善过好日子、甘过紧日子;过去是生活上吃苦,现在要在训练上刻苦。”
……
特战尖兵再出发。近年来,八连连续4年获得旅比武团体第一,连续两年被上级评为“铁拳连”。
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,时任指导员薄佳旺要求每名官兵给5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,记下自己的愿景。不久前,崔指导员组织全连官兵开启3年前写下的那封信,看看自己梦想的实现进度。
“今年初,我如愿成为一名伞降教员”“去年底我通过考核,成为高级狙击手”“3年后的今天,我终于像我的班长一样,成了一名副小队长”……
置身现场,记者不禁心潮起伏——即便历经数次改革、人员更迭,八连精神始终如初,历久弥新。
滴水见阳光。纵览我军近百年历史,与八连同行的,还有千千万万个光荣的连队。他们“思想上的哨兵”和八连一样,巍然挺立、绝不动摇。
(采访得到李晓明、童祖静、侯平、陈大帅、曾宪昌大力支持)
记者手记
为信念“放哨” 给作风“站岗”
军队的战位上需要哨兵,军人的思想上更需要“哨兵”。
几十年来,“南京路上好八连”一代代官兵“思想上的哨兵”永远挺立,就是因为官兵初心历久不变、信念始终如一。八连官兵的实践生动证明:“信念是本,作风是形,本正而形聚,本不正则形必散。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,坚定理想信念是根本。”今天,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考验,都应该牢记这个道理,用自觉为信念“放哨”、给作风“站岗”的实际行动,永葆人民军队纯洁光荣的本色,永远做党和人民信任的忠诚卫士。
鑫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