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8日电(记者恩浩)七月的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(以下简称“科右中旗”),风吹草低、牛儿“哞哞”。科右中旗地处大兴安岭南麓、科尔沁草原,养牛是众多农牧民安身立命的根本。
传统的养殖模式虽能让当地农牧民吃得饱、穿得暖,但养殖规模小而散且缺乏科学性,难以实现致富。如何让农牧民摆脱“养牛易、致富难”的困境,是科右中旗多年来思考的问题。
“过去养牛靠经验,品种差、成本高,遇上市场波动就只能‘望牛兴叹’。”科右中旗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吴国胜说,在过去的粗放养殖模式下,本土黄牛增重慢、疫病多,产业链停留在养牛卖牛的初级阶段,“增产不增收”是常态。
“牛”路何处有?答案是走科学饲养之路。
转机始于科右中旗“支部建在产业链上”的创新实践。为打破当地肉牛品种单一、产能不足的瓶颈,科右中旗在2018年引进中农兴安种公牛站,启动大规模品种改良计划。在此基础上,当地成立肉牛产业链党委,整合农牧、科技、金融等12个部门力量,构建“全链条党建”格局。党员技术骨干带着专家团队扎进牧场,推行“党建 + 改良站点”模式,170余个服务点织就技术网络,让西门塔尔牛改良覆盖率达98%以上,实现了从品种引进到品质提升的跨越式发展。
巴彦呼舒镇养殖户宝冬宝从50头本地牛发展到130多头西门塔尔牛。他说:“改良后的品种牛品质高,能多卖几千块钱!”
在内蒙古华阳牛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,“党支部建在车间”的标牌格外醒目。投资2.7亿元的20万吨牛肉加工冷链物流线,日均屠宰加工能力因党员先锋岗带动提升15%,2023年投产至今已屠宰肉牛2.66万头,营业额达3.62亿元。“旗里的‘惠牧产销联盟’帮我们对接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商超,科右中旗牛肉正在成为大城市的餐桌新宠。”公司副总经理王治涛说。
在科右中旗鸿安大庙牛羊交易市场,“党支部+合作社+经纪人”模式,让牛经纪人吴巴根那告别了远赴通辽市购牛的日子。市场内的党员示范摊位带动年交易量增涨42.82%,累计交易额超72亿元;市场管理方的党员先锋队提供24小时检疫、物流服务。“党员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,让我们的买卖做得更放心了。”吴巴根那说。
产业链的延伸,还体现在“为养而种”的智慧中。在各嘎查党支部领办下,全旗62万亩青贮玉米和百万亩牧草基地实现秸秆饲料化利用率90%以上,稳稳托住50万头牛的“口粮”。党员还带头流转土地、引进良种,让饲草年产量突破220万吨,草畜平衡的绿色发展路径越走越宽。
托养分红模式让脱贫户也搭上产业快车。巴彦淖尔苏木双榆树嘎查吸纳56户脱贫户将牛犊托管给合作社,脱贫户每年固定分红1000元之外,还能参与饲草种植务工,进一步增加收入。“党组织牵住了‘牛鼻子’,我们就握住了‘钱袋子’。” 养殖户白八十九的话里满是底气。
吴国胜介绍,如今的科右中旗,牛产业从草原深处的“散养吆喝”走向全产业链的“数字交响”,年产值突破45亿元股票配资开户费用,3.2万户农牧民户均年增收1.8万元。
鑫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